IPO新政,最具技术性挑战的,莫过于"合理设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一条款的限制。一般而言,这被视为是削弱机构资金优势,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政策。
"千分之一"新规散户亦受限
以规定本身而言,确是如此。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其实不少资金量颇大的散户投资者同样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以已经过会等待发行的36家上市公司为例,有多家发行股数仅为1500万-2000万股左右,按照"千分之一"的条款,则单一申购上线为1.5万股-2万股。若按照10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则实际允许动用的申购资金仅为15万元-20万元。
显然,即使是散户投资者,若是用于打新的资金超过此金额,同样会受到"千分之一"条款的限制。更何况,未来创业板推出,大量小企业的募集资金金额可能更小--假设创业板公司仅募集3000万元资金,那么意味着任何一个单一申购账户可以申购的上限仅为区区3万元,如此数额相信是大量打新散户都拥有的资金--这意味着单个账户的申购上限可能还将进一步下降,更多小资金的打新散户亦将面临"千分之一"条款的限制。
散户不妨全家上阵
在IPO新规中,除了"千分之一"条款的限制,还增加了"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的限制,使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彻底回到同一起跑线。
事实上,今次的新规,反而给了散户稍稍的优势。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完全可以通过全家上阵的方式来增加"投资者"的数量,进而增加可用于申购的"合格账户"的数量,实现多账户打新。
以夫妻两人而言,在现有的账户基础上利用配偶的身份证再开一个账户,便可以将总申购金额的上限提高一倍。由于现有规定只要有身份证便可以开户,因此若家中已有适龄子女,便可以再行开设一个证券账户,进一步提高申购上限。类似的道理,还可以使用父母的身份证开账户,使得申购金额的上限进一步提高--当然,由于牵涉到资金在账户之间的转移,还需家人商定中签获利的分配方案,免得日后引出利益纠纷。
多账户vs单一账户诚然,多账户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千分之一"的限制,但并不等于可以提高中签的概率,--这点与许多散户的第一直觉并不吻合--相反若是在单一账户并未达到申购上限的前提下使用多账户申购策略,反而有可能降低中签概率。
以某股票上市为例,若最后中签率为1%,即只需要有连续100个申购申请号,便可保证必然能够中签一手。但是,若将100手的申购分散在两个账户,则很有可能遇上"错号"的风险。比如规定尾号是"02"的申请能够中签,但因为分账户,你的两批共100个申请或许恰好没有"02"的,则无法确保必中。
归根到底,分账号只是面临"千分之一"限制后不得已为之的策略,在没有限制的前提下,依然是申购号越连续,中签的可能性越大。
资金调度巧安排
当散户准备尝试多账户打新后,资金的调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无论是从多账户打新向单一账户打新切换,还是从多账户打新向单一账户炒股切换,都需要快速将多个股票账户内的资金转移汇集至一个账户--而执行多账户打新时,有需要执行相反的步骤,将一个账户的资金分流至不同账户。
为了快速便捷地执行上述工序,投资者当在开户证券账户的时候,对于第三方托管的银行账户巧做安排,尽可能安排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银行。如此,只需要将资金从一个证券账户转至对应的第三方托管银行账户,再从这个银行账户转账至另一个银行账户,最后才从这个银行账户转账至另一个证券账户便可完成资金在两个证券账户之间的划拨--而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银行开设第三方托管账户具有两个好处:1)一般银行针对同城同行转账不收取手续费,可以降低资金划拨的手续费;2)一般银行的同城同行转账都可以即时完成,使得整个转账工序一气呵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今天小编分享整理了IPO新政下多账户打新股技巧的一些见解,这个可能对您新股申购有一定帮助和参考,同时也谢谢来源于赢家财富网或股票767股票网站图片及文字支持,帮我们学习炒股知识,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途径。
以上就是学股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创业板开户条件」IPO新政下多账户打新股技巧,很多股民在了解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学股网!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摆渡配资网:如何才能知道配股是否有效?·2024-06-07
- 配资世界网丨分时图持续缩量横盘·2024-06-06
- 股民汇股票行情丨离岸金融·2024-06-05
- fxdk1688财经资讯网:国内生产总值(GDP)对股市的影晌·2024-05-22
- 「股成网」债券的定义与基本要素·2024-05-21
- 股参网丨香港股市中国B股市场 其他海外市场股票交易收费标准·2024-05-17
- 零股财经网:是否可在T+3日15:00前补款,不进行放弃认购申报·2024-05-16
- 「年代365之家门户」证券账户资金的利息如何计算?·2024-05-15
- 787股票网:上海B股账户未做指定交易,分红送股如何领取?·2024-05-14